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浅析英语思维是提高英语口语的关键

时间:2013-10-19 13:35 点击:
不同的国家和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所以人们说话和理解他人说话的能力也会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知识而不同。运用英语思维能力,提高英语口语交际水平,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拓宽、创新、营造英语思维能力的文化氛围,不断增强英语思维的能力,做

  0引言

  思维方式是文化和语言之间联系的桥梁,仅能够体现文化的心理特点,而且对语言的生成和发展有重要影响。如果在不熟悉某一国家的文化背景的情况下来理解该国家的语言,由于思维方式也是不同的,理解起来会有很大难度,因此口语能力会受到严重阻碍。

  1了解中西思维的差异

  由于中西方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不同,导致了双方的精神文化也大不相同。思维方式的不同,造就了中西方不同的语言特点。中国文化以人文文化为主,而西方以科学文化为主。不同的文化使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有所差异。一般中国人的思维是螺旋式思维,也就是间接思维。所以一般人们阐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先分析事情的背景、缘由以及事实依据,然后总结结论。与之相反,西方人一般是线性思维,比较直接。阐述事情的时候,首先会直接的表明态度和观点,然后开始分析背景、缘由以及客观证据等。

  2思维差异在词法和句法两方面的主要体现

  2.1词法方面的差异

  ①汉语词法比较模糊,而英语则比较具体。由于受到不同的思维影响,中西方用词的方式也不一样,中国一般会用一个词语来概括某一类的事物,而西方人会比较具体细腻。比如中国人爱说"你吃饭了吗",这句话中的饭,可以指早、中、晚饭。而西方人则会将其具体的分为"breakfast,lunch,supper"。同时,在其他的一些词语上面也会很明显的体现出这一点来。

  ②文化内涵不同,词语表达各异。每种语言都反映出了一种特定的民族文化。汉语中有些词语的意义与内涵在英文中可能截然不同,反之也是如此。如汉语中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以牛为勤劳朴实的象征,它的英文却不能用com或ox来表达,因为牛在他们文化中并没有相同的内涵。相反,"Heworksasa11oldox"指的是他工作效率极低;干活慢吞吞的。同样,还有不少与颜色,数字相关联的词语在不同文化中也有不同的蕴意,并且都是约定俗成的。

  ③汉语呈动态,英语呈静态。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和介词或其他词类、短语或结构,是静态的,较少使用动词;汉语是动态的,词语中多用动词。汉语的具体思维和英语的抽象思维导致在用词上呈现出不同特点。

  2.2句法方面的差异

  ①汉语主体意识,英语客体意识。中国人有很强的主体参与意识,语言表现上多以"人"为主语;而西方人由理性的分析而执著于主客分离和区别,所以一方面以"人"这个主体为主语,另一方面更多地持客观审视的态度,以事物为主体对之进行客观、冷静的剖析和描述。因此,汉语主语多是人,或是无主句;而英语的物称倾向十分明显,常常出人意料地选择不能施行动或无生命的事物为主语。

  ②汉语主题显著,英语主语显著。形合的英语是主语显著的语言,主题往往就是句子的主语;而意合的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句子一般由"话题/主题+注释"构成,其主题并非就是句子的主语。且语句的意义高度依靠上下文关系。比如"夏天很难保藏食品"就是典型的中国式结构,翻成英文是"Itisdifficulttopreservefoodinsummer"。因此,中国学生在遇到长而复杂的英文句子时,可以根据它的构成特征进行结构分析,先找出主语与谓语,再将其余的定语、状语、补语、同位语等成分填充进去。掌握了这个原则,所有难的句子将迎刃而解。

  ③汉语重意会,英语重形合。"意会"是指句中各成分通过语序和内在逻辑发生联系,比较少用介词、介词词组和连接词,它以言简意赅、凌虚传神、模糊隐约为特征,句法上常常动词连用,各句之间的联系比较松驰,内在的主从或并列关系由读者自己去体会。例如"下雨就不去了"一句并未使用任何连词,从意思上便可推测"下雨"是条件,"就不去了"是推导结论。汉语有时可以光用词来意合表达,如马致远《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就是典型例子。"形合(hypotaxis)"是指旬中各语法成分通常都是靠相应的介词、连词、关系词、功能词来表达其相互关系,形式上比较严谨,缺乏弹性。A.Nida(1983)曾说过:"就英语和汉语而言,也许在语言学上最重要的一个区别就是形合和意合的对立。"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